20年代 Coco Chanel「發明」日光浴? 1928年才有防曬產品正式出現?
由曬傷引發的現代日光浴風潮
大概從前都是以肌膚白得勝雪為榮?20年代把黝黑皮膚帶進大家眼內變得雅俗共賞,承先啓後,原來又是Coco Chanel的功勞!1923年作為當代時尚代表的Coco Chanel乘坐遊艇旅行,卻不慎在陽光下睡著,曬傷的後果是換來一身古銅膚色,也從此就在時尚界刮起了現代日光浴風潮。
令人好奇的是,20年代的一眾人類究竟有沒有塗防曬霜?為了古銅膚色忍受曬傷的苦楚值得不值得?
人類幾時正式進入化學防曬時代?
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已有防曬概念,然而由單純避開太陽,利用織物、橄欖油來防曬保護皮膚,到19世紀靠戴帽、頭巾、面紗、斗篷、傘等等外物令自己不易曬傷,去到真真正正有防曬產品使用,原來是不夠一百年前的事!
有說早在1924年,美國品牌Lehn & Fink就邀請了Dr. Emil G. Klarmann開發化學防曬產品,至1928年第一款含有化學防曬劑以吸收紫外線的防曬產品出現,不過據說當時僅作為醫用藥膏在藥房出售,並沒有成為熱話。而L’Oréal始創人Eugene Schueler在1935年推出了現今依然有售的Ambre Solaire曬黑油過後,在1938年,終於由奧地利化學家Franz Greiter研製出Gletscher Crème,坊間大都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枝使用化學品之防曬霜,縱然它SPF防曬指數只有2。
至於講到流行,就已經是1944年的事。因著美國飛行員兼藥劑師Benjamin Green改造第一代防曬霜,研發出以紅色凡士林、可可脂、椰子油製作的物理性防曬霜Vet Veterinary Petrolatum,並送予二次大戰期間上戰場的美國士兵使用,才使防曬產品逐漸普及。
防曬、防陽光,真正防的是紫外線?
紫外線依波長主要分為UVA、UVB、UVC,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線約90%為波長較長的UVA,會令皮膚曬黑、曬老,剩下的基本上是波長較短的UVB,則會令皮膚變紅、曬傷,而UVC則會被臭氧層吸收不會到達地面。
防曬產品所標示的PA、SPF是甚麼?
PA是針對UVA延後曬黑時間的防護等級,而SPF指的是能阻隔UVB的防曬指數,SPF後面的數字愈高,防曬時間愈長,而SPF50基本上已達98%防曬效能。
化學性防曬跟物理性防曬又是甚麼?
化學性防曬是利用防曬品當中的化學成份,吸收紫外線能量並隔絕在皮膚表層之外,轉化為熱能釋放。物理性防曬則透過物理屏障,在皮膚表層形成反光膜,阻擋紫外線輻射到達肌膚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