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 · 創新 · 研究 港式奶茶的傳承者
茶餐廳、冰室、快餐店、酒店、扒房、連鎖便利店⋯⋯奶茶早已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而且有統計顯示,香港人每天大約消耗250萬杯奶茶,單憑數字已證明這杯平民飲品,在不少人心裡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既然今期主題是「香港喫茶」,又豈能缺少本地代表港式奶茶?可是眾人口味各有不同,而且坊間已有大大小小奶茶龍虎榜或試飲報告,所以不在此評論哪一家的茶最正宗或非喝不可了;反而今回藉著三個受訪單位的故事,讓大家知道他們正在透過不同形式推廣奶茶,讓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傳承下去。
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
50年代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英國商人除將咖啡紅茶運送至香港,同時引入下午茶文化,以及由錫蘭紅茶、白糖與鮮奶混合而成的英式奶茶,不過由於採用貴價材料沖製,故最初只屬於上流社會階層享用的專利。英式奶茶其後輾轉流入民間,但為了降低成本,再加上勞動階層需要補充熱量及提神,靈活變通的百姓逐將配方和沖茶方式加以改良,包括以淡奶取代鮮奶,再用布袋翻沖茶葉令茶變得更濃,同時亦會放較多份量的白糖,逐漸塑造出風味獨特的港式奶茶。直到60至70年代,冰室與茶餐廳相繼出現,同時令港式奶茶進一步普及,成為本地其中一個重要的飲食文化,就連從外地進軍香港市場的餐廳或快餐店,也為迎合本地人的口味需要而售賣港式奶茶。至於「絲襪奶茶」,當然不是用襪沖茶,而是過濾袋因被茶水多次沖泡後,變成絲襪般深啡色,另一說法指用來形容奶茶的口感猶如絲質般順滑。
港式匠人精神 華香園
「臨時」的美食天堂
香港貴為「美食天堂」,要喝即場沖製的奶茶不算難事,然而一杯看似簡單的平民飲品,背後可能是水吧師傅每天勤奮以至經過數十年累積經驗的成果。對於在尖沙咀工作或居住的朋友而言,海防道臨時熟食小販市場是重要的「搵食」據點;雖說臨時,卻早於1978年已落成,2020年經翻新工程後重新開放,在保留舊有鐵皮屋頂設計和大牌檔的風格下,地方變得更乾淨企理,而由巫老闆在40年前創辦的華香園,便是其中一檔極具名氣的老字號。
風雨不改的營業時間
正當大部份人仍在熟睡時,巫老闆與太太每天清晨五時已返回檔口準備工夫:調茶、煲通粉、處理醃肉配料、執檯凳⋯⋯呷啖茶吃個包稍作休息後,早上7時半「打仗時間」隨即展開,既有目標明確的熟客,也不乏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茶煲」(奶茶)、「齋米」(米粉)、「淨食」(單點豬扒)之叫喊聲此起彼落;招呼客人入座、落單、上菜、收銀⋯⋯一直忙至下午五時半為止。「5點3 LAST ORDER,五點半馬上收檔,就算熟客也無情講,逢星期二休息,多年來風雨不改!」
傳統瓦煲沖製
華香園最出名是傳統瓦煲奶茶,除了更有效保溫,經過多次撞茶步驟後,茶亦比陶瓷或銻壺所沖的更香滑濃郁。不過,由於瓦煲的耐用性相對地低,底部容易因火力過猛而爆裂,所以煲茶時對控制爐火的技術相當講究。「大概每個月便要換煲了,香港已沒有人生產,只能在內地另覓貨源,要預一星期才到貨。」豬扒亦是必吃之選,外皮微脆,內裡充滿肉汁,配上帶甜味的秘製醬汁,份外開胃!除非外賣自取,否則要品嚐華香園的出品必需親臨現場,因為巫老闆堅持不送外賣。「舊時因為附近寫字樓多,這裡所有檔口都會送外賣,甚至熟絡到可以月結帳單。當年邵逸夫先生是熟客之一,周末以外每天都會送杯奶茶去他的辦工室,有貼士收之餘,方逸華小姐偶然還會贈送免費戲票。只是後來遇上練精學懶的伙記,結果食物奶茶送到目的地時已變涼,影響了質素。」
守業之道:專注
首次幫趁的食客,或對巫老闆的「破爛」T恤造型感到好奇,但其實是因為鐵皮下的檔口在夏天極度酷熱,除掉衣服工作又似乎有礙觀瞻,於是太太特別在他的衫上加添洞孔,從而發揮散熱的作用。雖然熟食市場經修葺後,環境確實稍有改善,但開著爐火下依然難熬,所以每逢夏天「放暑假」的傳統一直不變。今夏過後華香園將稍有變動,因為巫老闆已決定退下火線,檔口由女婿接手打理;除了傳授沖茶技巧,還叮矚永遠記得兩個字:專注。「做食店無需那麼複雜,鬼五馬六只會害了自己,最重要是做好一道招牌菜,以及一款好喝的飲品,就已經足夠吸引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前往光顧。」
華香園
地址:尖沙咀海防道390號熟食檔第5號檔
時間:7:30am至5:30pm(星期二定休)
電話:6015 4967
@wahheungyuen
◎text_RAY.P | ◎design_LeX | ◎photo_Ar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