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今・昔

凉・茶・今・昔

咖啡、花果茶、梳打類、以至各款COCKTAIL,無疑是現今港人於CAFE享用的飲料首選;然而就在大概半個世紀以前,當時凉茶舖還是年輕人平日熱愛的蒲點,人們於店內一邊欣賞電視節目和聽外國流行曲,一邊呷著的卻是傳統的廿四味或五花茶。
假如當時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凉茶文化又會否比今天的咖啡更受歡迎﹖

地道港味
CAFE文化

凉茶,是為中國嶺南地區(包括現今香港、廣州和澳門地區)一種由中草藥結合而成的保健飲品,味道大多苦澀中帶甘甜。由於位處亞熱帶,冬暖夏熱又多雨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病菌,再加上地方水土特性及生活風俗文化的配合,因此當地人特別容易熱氣上火,因此民間普遍流行以藥性偏寒涼的中草藥煎成茶來飲用,從而收清熱生津、去濕解毒之效。

「港九生藥涼茶商聯總會」早於1941年成立,是史上唯一以涼茶名義成立的組織,及至1990年代初解散。

源遠流長

開埠初期上環太平山區一帶是華人聚居地,當時英政府禁止華人享用西醫服務,同時間在港華人更抗拒西醫文化,因此便靠飲用凉茶作醫理保健。後來到了1864年國家醫院才准許華人進入,其後東華醫院於1872年正式成立,西醫才逐漸於香港普及。雖然英國政府相繼引入西醫院和西醫系统,但在十九世紀中後葉時期,香港的醫療仍然以中醫為主,而當中收費廉宜的「凉茶」就更是民間最常採用的防治疾病之法,凉茶店亦因此紛紛由車仔檔發展成地舖。於1869年的《香港政府憲報》內容中,就大概可以窺探出凉茶對於當時在港華人的重要性:憲報規定當時每艘運送勞工往美國、澳洲、南岸等地的船隻上(俗稱為「豬仔船」),必須要有一至兩名中醫師同行,更要確保船上準備好一定數量的指定中藥材,其中絕大部份均為「廿四味」及「十八味」凉茶不可或缺的材料,以供船上感到不適的華工飲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飲用凉茶逐漸發展成為廣東一帶特別盛行的風俗,不少凉茶舖如1897年開設的「王老吉」、1906年於上環蘇杭街開業的「源吉林」、以至灣仔皇后大道東的「人之初」、荷李活道的「一樂軒」、以及上海街的「單眼佬凉茶」等亦相繼誕生。當時每間凉茶舖會根據各自對草藥的理解,而調配出各有不同的配方,部份更設有中醫註診。以屹立於中環閣麟街、早開業於1916年的「春回堂」藥行為例,便是此類現存醫館凉茶舖中的表表者。當時的凉茶舖更甚至會放置多份報章,讓顧客可以用低廉的價錢一面「嘆茶」,一面閱覽新聞大事。

約1920年代,當時大部份凉茶業界仍以「車仔檔」形式經營。

戰後黃金時代

1938年廣州淪陷,隨著大量內地人士移港,連帶著許多內地藥店亦在港成立凉茶店,本地凉茶業也因此而進一步興盛起來。及至1940年代,香港歷經「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由於民眾生活困苦,因此能提供基本治理服務的醫館凉茶舖仍然是民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環。

到了1950、1960年代,隨著戰事結束人們生活復常,本地的凉茶舖終於迎來一個黃金時代。1957年,「麗的呼聲」(亞洲電視的前身)有線電視首播,當時的電視機價值數百港元,用戶更需繳交每月四十元的節目費,按當時物價換算約分別為一般市民半年及半個月的薪金,可見絕非平常家庭可以負擔。而有見電視機尚未普及,一些本地凉茶舖就選擇於店內安裝電視機,以此作為賣點,客人只要付出一、兩毫錢,便可一邊喝凉茶,一邊享受視聽娛樂。沒料到此奇招出奇見效,熟客果然因此而經常光顧,更往往樂而忘返直接流連至店舖關門,又或直到電視台當日所有節目播映完畢。直至1967年,無綫電視正式啟播後,這種「凉茶電影院」的港式文化才逐漸沒落。

此外當時即使是一張黑膠唱片的價錢,亦絕非一般升斗市民的收入水平所能負擔,因此不少凉茶舖更設有巨型點唱機,點唱機內大部份都是當時得令的歐美流行曲,試幻想貓王(ELVIS PRESLEY)跟披頭四(THE BEATLES)的歌曲於老港式凉茶舖內響起,而年輕人則於店內模仿起貓王的腳步,甚至選播CHA CHA音樂並隨節拍起舞,揮灑青春吸引異性之餘,又瀰漫著一份港式優雅,宛如王家衛電影中的老香港一樣。

港式口味演變

當時香港的凉茶舖可謂成行成市,除了上述的元祖級老店外,「孖鯉魚」、「大聲公」、「透心涼」、「有天知」、「大有益」、「萬應堂」、「恭和堂」、「黃碧山」等亦相繼成立。及至1970及1980年代,隨著西醫的普及,加上戰前舊樓陸續拆卸重建,凉茶舖原本賴以生存的廉租舖位已買少見少,單靠「利錢薄」的凉茶實難以維生,因此業界也各出招自救,加入更多凉茶及食品選擇,當中定價較高昂、利錢更高的龜苓膏就成為店家的最愛,容易入口又具備保健作用的飲品如秋梨茶、茶蜜、桑寄生茶等也紛紛成為凉茶舖內的「生力軍」。

除了各種冷熱飲品,當時的凉茶舖甚至加入甜品,由玻璃小碗內裝著的果肉啫喱到各種糕點都一一齊備,更甚至有茶葉蛋,以及魚蛋、腸仔、魷魚等熱食。這種港式口味的演變正好能夠作為當時電影院的周邊配套,因此幾乎每間大戲院旁邊都會有一至兩間凉茶舖,例如是毗鄰元朗戲院的許留山老舖,以及新光戲院旁邊的益壽堂等,靠著靈活變通,延續了港式凉茶文化的輝煌。

1980年代隨著電視、唱片相繼普及,五六十年代凉茶舖化身成娛樂埸所那種風光自然不再,人們漸漸再找不到流連凉茶舖的原因;加上西方醫學主導社會的情況下,傳統凉茶業終步向式微。業界遂見招拆招,再次求變求存,繼而衍生出新的銷售模式,大家熟悉的「鴻福堂」就可說是這股變革潮流當中的領頭羊。作為全香港首家以生產線形式投產的凉茶舖,「鴻福堂」以膠樽包裝凉茶並於各大超市、便利店上架,2002年起更進一步依循地鐵沿線開店,盡享大規模式生產所帶來的便利。另一創立於1989年的傳統凉茶舖「同治堂」,甚至於2000年正式易名為「健康工房」,同樣改用以生產線大量生產凉茶,並由傳統凉茶轉型為健康養生形象,「治療」的角色悄然退場,由更配合新都市生活型態的「寧神養肝」、「活膚養顏」、「減肥消脂」取而代之。

凉茶文化隨大眾口味、生活形態不斷演變,但其實即使粵、港、澳三地,對於凉茶的定義和理解都不盡相同。2006年二月起,經粵、港、澳三地政府爭取下,「凉茶配製」正式獲中國國務院列為五百一十八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當時香港就將「凉茶」列入「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項目,而廣東和澳門則把「凉茶配製」分別列入「傳統技藝」和「傳統手工藝技能」。

縱然今天風光不再,然而一碗茶中,仍然盛載著許多人的青春,見證著香港時代高低起跌。

「涼茶、馬尾、飛機頭」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俗語,是指當年時髦年靑人經常流連涼茶舖的現象,女生都愛紥著馬尾,男生則梳著貓王的飛機頭油頭髮型。1982年寶麗金更以《涼茶・馬尾・飛機頭》作主題推出唱片

◎text_Germo | ◎photo_ArChing | ◎design_MarcoC

Read more

超級收藏家 NIGO®軍事提案

超級收藏家 NIGO®軍事提案

真冬.軍服系列上架 地址:香港淺水灣淺水灣道 109 號 107B舖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日 11:00〜19:00 古着愛好者NIGO® 海量Military服飾珍藏 NIGO®從NOWHERE當買手年代至今,在公在私都是一名古着狂迷,多年來走遍各地已買下海量珍藏,所擁有的絕對是一個Archive寶庫。NIGO®對於軍服的改良、變奏成時尚Items別具心得,今回HUMAN MADE所帶來的軍事主題,演出可謂相當精彩。 從美國陸軍M-47 Parka汲取靈感的軍褸 NIGO®曾出版專書分享古着及軍服收藏 L-2B舆L-2A之軍事變奏 忠實呈現L-2B及L-2A軍事風飛行服細節,精心設計與剪裁的輪廓、皮革材質、HUMAN MADE看板老虎圖案標誌貼片,在強悍之軍服演繹中增添不少趣味。 玩味Helmet Bag Navy / Olive全2色上架 軍事名物Helmet Bag,一直是時尚飾品界之靈感繆思,HUMAN MADE今回𧫴製之頭盔袋,無論原大與Mini Size都繡上品牌獨有徽章,充滿玩味。

By MiLK
renoma ARCHIVE CLUB 時尚即藝術理念靠韓國延續

renoma ARCHIVE CLUB 時尚即藝術理念靠韓國延續

60年代Maurice Renoma於巴黎創立個人品牌renoma,不但成為當年Yé-Yé Fashion的支柱,甚至連John Lennon、Andy Warhol都先後穿著過renoma的作品。去年,韓國的renoma又特別開設了renoma ARCHIVE CLUB,旨於復刻、改良舊設計,讓大家有機會重新接觸品牌當年的前衛創意。 renoma ARCHIVE CLUB,重建品牌光輝歲月 6、70年代叱咤歐洲時裝界的巴黎品牌-renoma,90年代期間先後進駐日本、韓國市場。去年,韓國renoma更特別於梨太院開設了renoma ARCHIVE CLUB。貫徹創辦人Murice Renoma提倡之時尚與藝術融合理念,最近時裝店面就主打花藝主題,除「Fresh Flower Shop」期間限定店中店,早前又主辦了以Andy Warhol作號召的Multi Pocket Reproduction Exhibition,面向大眾重溫品牌當年的威水史。 renoma ARCHIVE CLUB_首爾龍山區梨泰院路240 https://renomaarchiveclub.com/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