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凉・茶・今・昔
咖啡、花果茶、梳打類、以至各款COCKTAIL,無疑是現今港人於CAFE享用的飲料首選;然而就在大概半個世紀以前,當時凉茶舖還是年輕人平日熱愛的蒲點,人們於店內一邊欣賞電視節目和聽外國流行曲,一邊呷著的卻是傳統的廿四味或五花茶。 假如當時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凉茶文化又會否比今天的咖啡更受歡迎﹖ 地道港味 CAFE文化 凉茶,是為中國嶺南地區(包括現今香港、廣州和澳門地區)一種由中草藥結合而成的保健飲品,味道大多苦澀中帶甘甜。由於位處亞熱帶,冬暖夏熱又多雨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病菌,再加上地方水土特性及生活風俗文化的配合,因此當地人特別容易熱氣上火,因此民間普遍流行以藥性偏寒涼的中草藥煎成茶來飲用,從而收清熱生津、去濕解毒之效。 源遠流長 開埠初期上環太平山區一帶是華人聚居地,當時英政府禁止華人享用西醫服務,同時間在港華人更抗拒西醫文化,因此便靠飲用凉茶作醫理保健。後來到了1864年國家醫院才准許華人進入,其後東華醫院於1872年正式成立,西醫才逐漸於香港普及。雖然英國政府相繼引入西醫院和西醫系统,但在十九世紀中後葉時期,香港的醫療仍然以中醫為主,而當中收費廉宜的「凉茶」就更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