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弱水三千》到《心經》 書法家陳靄凝首個作品展《凝神靜慮》
本地書法家陳靄凝修習書法十年,多年來曾與香港電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著名機構合作,最近她舉辦首次個人書法作品展《凝神靜慮》,展出包括麥浚龍《弱水三千》歌詞到《心經》內容在內近六十幅書法作品。
展覽名稱可見陳靄凝的創作狀態,凝神靜慮是每次執筆寫字前的狀態,整理好雜念,她才全神下筆。靜慮,靈感自佛學,不等於停頓,正正是沉澱下來後,陳靄凝才更清楚自己想要達到的創作。「凝神,讓身心結合;靜慮,澄明的內心不再輕易受外界影響。」在鑽研書法的歲月裡,陳靄凝也對人生及創作有新領悟。
你甚麼時候學習書法?學習的原因是甚麼?
我在2013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那時開始接觸書法,至今已有十年時間。「書法基礎」是每位藝術系學生第一年入學必修的科目,從老師的教導和不斷練習中,我慢慢被書法中的基本元素——點、線和結構所吸引,而古人對書法基本元素的極致追求,甚至加入主觀情感於筆墨當中,擺脫從前字體的實用價值,並把文字昇華到藝術層面,令人佩服他們對書法美的執著。
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懷瓘於《文字論》提到:「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此外,中文由字體發展到書體,再到不同書法家的書風,書法如此精簡的視覺語言卻能發展出一種擁有多樣性的藝術,令我對古人的智慧和追求感到讚嘆不已。
你曾學習中國傳統書法與日本書道,兩者有何分別?
中國傳統書法有很長時間是以王羲之為主流系統,以「不激不厲,風規自遠」為最高的文人書法審美標準。直到清代中葉,碑學理論興起而促成碑派書法風潮。日本古代曾派出一批批遣唐使到中國學習,當中包括中國的書法,他們帶回王羲之的字帖,也影響了日本同樣以王羲之為主流的書法風格。
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接受西方化,書法也開始新的變革,形成日本現代書法的誕生,而當中「墨象書」受當時上世紀五十年代西方流行的抽象表現主義影響,創作以否定傳統筆法同結字,這種流派與傳統書法有最大分別。
書法的紙、筆和墨會如何影響創作?
書法特有的工具和材料,確實對創作有密切關係。宣紙吸附性強,能反映出筆墨的細微變化。毛筆有彈性,能表現出剛柔、快慢、強弱等不同效果。墨性情溫和,與水調和可產生濃、淡、乾、濕等層次變化。三者結合可產生豐富的墨韻效果,使線條質感具備更強的表現力。
在眾多書法中(篆、隸、楷、行、草),你最喜歡哪一種?原因是甚麼?
五種書體各有其藝術特徵,實在很難取捨。若果真的只能選一種書體,我較喜歡篆書,再仔細地說明,是狹義上兩周金文及春秋戰國時期與秦國一脈相承的秦國文字。原因是篆書有圓勁婉通之美的特徵,即圓渾的筆法、挺拔和婉轉的線條,剛柔並舉中顯出遒勁凝煉、醇厚鬱勃。
常聽說「書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或行事作風」, 你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有句說話叫「字如其人」,我也很認同。但「字如其人」的根據並不是筆跡學上的理解。書者在書寫活動中很自然會注入個人情感、學識、修養、人格、品味和審美追求,並且慢慢形成個人風格。清代學者劉熙戴曾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己。」
你是否有欣賞的書法家?會否影響或啟發你?
鄧石如、趙之謙和吳昌碩。鄧石如和趙之謙的筆法,既遒潤又峻險,啟發我寫北魏楷書時,能夠寫出一種獨有的北魏楷書風格。吳昌碩的篆書氣酣勢奇,也深深影響我去發展這種帶著拙樸古貌的篆書風格。
鑽研書法十年,你對書法的看法有何改變或新領悟?
未正式接觸日本的前衛書前,曾認為自己不會對前衛書有興趣,因為它是一種完全否定漢字結構的創作,拋棄古典的筆法技巧,重建一種藝術特徵。但自從親身到日本觀察天野老師示範寫前衛書的作品後,我沒有再這麼抗拒,彷佛感受到作品強烈的生命力。自始,我發現自己除了有傳統的創作模式,其實也可以切換到另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模式。
在喧囂的時代,你覺得書法可以給人甚麼力量或感悟?
書法除了可訓練審美能力,認真書寫的過程中會明白凡事欲速不達。另外,引用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的台詞:「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書寫過程中,心態也如此。
《凝神靜慮》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至2023年12月3日
時間:12pm-7pm (星期二休息)
地址:深水埗大南街202號地下Parallel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