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舊事舊物,食古不化的麻煩鬼

鬼
Shawn Stussy久休復出?

時尚

Shawn Stussy久休復出?

回顧8、90年代Stüssy的黃金盛世 老馬有火!Shawn Stussy要回歸潮流界? 早前,Stüssy創辦人Shawn Stussy在個人IG帳戶上出post,比喻自己為一匹「老馬」,提及到儘管退休生活有趣,但亦是時候為未來走更遠的路…… 從而惹來Shawn Stussy復出的猜測。Shawn自1996年以家庭理由離開Stüssy以後,4年前其實他曾一度以個人名義與DIOR早秋系列展開過一次合作,今次帖文究竟是暗示自己將會回歸Stüssy?還是另有新計劃?一切還是未知之數。 賣板變賣衫,一切皆是命 Stüssy的誕生全屬意外。80年代Shawn Stussy原本專注於滑浪板製作,並從抽象畫家叔叔-Jan Frederick Stussy身上啟發出塗鴉風格的簽名字款標記。後來在一次展銷會上,家族從事印刷業的Shawn打算效法Tony Alva自行印製一些Tee做紀念品,殊不知簽名Tee竟然比滑浪板好賣。3日的展覽Shawn賣出了24塊滑浪板,卻收到了過千件Tee的訂單!於是Shawn隨後便決定與友人Frank Sinatra Jr合資,於1984年成立了服裝品牌

By 鬼
MASU 2025 S/S

時尚

MASU 2025 S/S

90後借巴黎舞台將IVY老套變時尚? 2018年,只有25歲的後藤新平接掌了新晉日牌masu(日文敬語「ます」之意)設計師一職。因為不諳品牌原來的前衛風格,於是決定把一切推倒重來:改名「M.A.S.U.」之外,更嘗試以自己的觀點重新演繹「Ametora」風格。去年,後藤慎平在東京時裝周期間更奪得了Fashion Prize of Tokyo的獎項,繼Auralee的山岸慎平、Mame的黑河內真衣子之後,成為另一個可以在巴黎出Show的新晉代表。 借衛衣向VAN JACKET致敬 剛剛過去的6月,MASU再次現身巴黎時裝周。後藤慎平認為日本人演繹美式時尚最能與外國人產生共感,於是2025 S/S就重新回到日本男裝的原點-Ivy League,並借用古著3B Sweatshirt的概念,向首個男裝品牌VAN JACKET主理人以及將學院文化帶到日本的石津謙介先生致敬。至於甚麼是3B Sweatshirt?可以觀看我們之前的Reels。 女裝概念打造書生Look 成為設計師之前,後藤慎平曾於古著店打工,發現到女生的Popcorn tops(又稱Bubble shirt)

By 鬼
點解The North Face背脊右上角有Logo?

時尚

點解The North Face背脊右上角有Logo?

將你變成360°人肉廣告牌 The North Face商標位置為「就鏡頭」 時裝人對The North Face應該都有一定認識,不過大家又有否留意到「北面」有不少服裝設計,都會在背幅右肩位置多印上一個品牌Logo?雖然品牌去年曾以「We always have your back」為宣傳口號,不過就有說法指Logo的設定,當初是為了方便攝影師拍攝品牌贊助的攀岩選手時,即使對方背向鏡頭,商標仍然清晰可見;甚至一般用家穿上品牌出品,其他人亦可以從不同角度窺見Logo,起到一定宣傳的作用。 Logo「右上角」的用意 為甚麼大部份品牌的Logo都要安排於左胸位置之上?有云是基於「傳統」。因為昔日軍服都會有肩帶從右至左連繫腰間佩劍,於是徽章等配飾都會編排於左胸之上。亦有說法指出因為大部份人都是右撇子,於是在人體工學前提下恤衫口袋都會縫於左胸,而商標刺繡、印刷於口袋上又較為方便,逐漸就形成了一種習慣;而North Face背幅商標的設定,跟衣服正面概念其實同出一轍。 Logo不是掟彩虹,的確是座山! The North Face的商標由平面設計師David Alcorn於19

By 鬼
多摩美術大學 設計大師搖籃

時尚

多摩美術大學 設計大師搖籃

多摩美術大學,簡稱「多摩美」,一直被外界譽為是最「有錢」的私立設計學校。本校設於東京世田谷,同時八王子亦設有分校。創校90年來,不但培育過多位設計大師,其美輪美奐的校舍更是冠絕東京美術大學的「御三家」(多摩美之外還包括東京藝術大學以及武藏野美術大學),尤其位於八王子的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更是聘請了日本建築大師兼大學客席教授-伊東豐雄設計,以幾何營造森林、洞穴般的閱讀空間,自2007年落成以來,就一直成為學校最標誌性的地標。 自由,為創校宗旨 多摩美術大學於1935年成立之初本為多摩帝國美術學校,並由日本現代平面設計先驅-杉浦非水出任首任校長。杉浦先生不但為學校奠定現代設計的教育基礎;對於「Liberal Arts」的實踐,更成就大學崇尚「自由與意力」(Freedom & Will)的校訓。而大學所推行的「Project Base Learning」學習模式,就容許同學不分學科參與不同專業領域之設計項目,高度自由於是成為了院校教學的最大特色。 「酒店級」學生宿舍-Tamabi Olive Dorm 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以外,2020年落成、

By 鬼
歐洲國家盃2024主場作客球衣焦點與昔日經典球衣設計

運動

歐洲國家盃2024主場作客球衣焦點與昔日經典球衣設計

四年一度、第十七屆歐洲國家盃(EURO 2024,簡稱歐國盃)將於6月14日於主辧國德國正式開鑼。英格蘭、德國、法國、克羅地亞、荷蘭等歐洲勁旅今年繼續晉身決賽圈以外,亦不乏斯洛文尼亞,格魯吉亞等比較冷門的球隊。又因為時裝界近年再次流行起90年代元素,英國足球流氓文化-Casual於是以「Blokecore」的姿態乘勢回歸。「Bloke」一字,在英語中原本是有著「小子」、「傢伙」之意,而所謂的Blokecore,就是延續當年入場球迷身穿球衣、adidas訓練鞋的經典穿搭造型。如是者,今屆歐國盃大家既著緊比賽賽程,對歐洲各國是次比賽的球衣於是亦份外關注。 德國-東道主作客球衣成話題之作 今屆歐國盃將大戰於德國柏林、漢堡等多個國際級球場上演,而東道主德國的球衣亦一如以往由adidas負責設計與製作。主場球衣大抵仍離不開標誌性的黑、紅、橙黃國旗基調,再綴以德國足球代表隊的標記;不過在作客球衣設計上,adidas卻以時下流行的元宇宙為創作概念,讓德國足球代表隊的球衣首度出現粉紅配色,Cyberpunk的氛圍高度奪目! 英格蘭-細節反映爭標決心 作為今屆歐冠盃奪冠的大熱,英格蘭

By 鬼
通曉汽車、四驅車、時裝之全能設計師-山崎隆之

設計

通曉汽車、四驅車、時裝之全能設計師-山崎隆之

汽車設計出生的Hyper Designer 大家眼見山崎隆之一身未來感裝扮,或者難以想到他在90年代原本是本田研發部門的設計師,先後設計過Zoomer、Fusion SE等多款經典電單車作品,亦曾參與過著名原宿時裝品牌的設計工作。2012年,山崎先生創立 pdc_designworks,除四驅車、搖控車創作;亦有為改車店做改裝車設計。同時山崎先生亦是東京藝術專門學校的講師,投入之範疇甚廣,因此又有「Hyper Designer」的稱號。 四驅車壇著名設計師 1989年,動畫《四驅小子》正式播放,在35周年的前提下,四驅熱潮似再有升溫趨勢。而我們曾介紹過田宮模型今年推出之新款四驅車-Cross Spear,就由山崎隆之親自操刀之作。過往山崎先生都有為田宮打造過多款超人氣設計,如DCR-01、DCR-02;專業組比賽常見之Dual Ridge Jr.等等,在四驅車壇原來都享負盛名。 由Cyberpunk時裝到剪草機 汽車以外,產品設計亦一直是山崎先生的專項。大型設計會是農業用的剪草機又或者是髮型屋的洗頭椅;小至桌面上的鍵盤,潮流品牌鎖匙扣設計都一樣會參與。而造型別樹一

By 鬼
成就傳奇的一眾傳奇-Steve Jobs背後的重要人物

科技

成就傳奇的一眾傳奇-Steve Jobs背後的重要人物

Steve Jobs離開我們轉眼經已十數載。這位被世人冠以「教主」稱號的風雲人物,憑藉「Think different」的理念化解過Apple的業務危機;對設計開發抱持的熱忱與執拗,亦造就了「現實世界扭曲力場」,改變了你我的生活習慣。然而,蘋果教主從來都不是聖人,操控狂的性格、自我中心、猜忌…… 眾人心目中所謂的傳奇人物,一樣需要朋友、家人、同事背後的支持,說穿了,教主也不過是一個人而已。 Apple的第二個「Steve」-Steve Wozniak 提到Apple,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走在最前線的Steve Jobs。但可別忘記,當日為Apple Computer Inc.開發出Apple I以及Apple II的幕後功臣,實際為另一個Steve,即Steve Jobs自高校時結識的好友-Steve Wozniak。 Apple的成就,兩個Steve,從來是缺一不可。 Steve Jobs擅於市場策劃,Steve Wozniak則是技術工程的天才。

By 鬼
Apple Park-停泊於加州灣區上的「太空船」

影視

Apple Park-停泊於加州灣區上的「太空船」

Steve Jobs一生最終的傑作,並非任何科技電子產品,卻是一艘停泊於矽谷的「太空船」。因應舊Apple Campus(蘋果園區),又稱「One Infinite Loop」的設計流於分散,早於2006年,Apple就已擬定於Cupertino另行興建新總部。幾經波折,2019年正式竣工的Apple Campus II-Apple Park最終以劃時代的未來主義形式降臨於加洲灣區。貫徹著Steve Jobs對創新、美學的執念,在科技、環保的前提以外,同時揉合東方禪學之意境;卻因為園區大部份建築只限對Apple員工開放,無疑為這艘「宇宙船」更添不少神秘色彩。 事業起飛,催生興建巨型總部念頭 由家中車房開展Apple的事業,至到擁有自家辦公室。80年代Apple在上市以後發展更可說是如日中天,據說當時Steve Jobs已經萌生起興建大型總部的念頭,他甚至跟當時的行政總裁John Sculley談及過希望以「Supersite」為概念,打造出一個配套好比迪士尼樂園般完備的Apple Campus,然後裡面不同部門的員工會穿上不同顏色的制服工作…… 縱然Steve Jobs於19

By 鬼
將軍事設計融入街頭藝術        Futura與Hardy Blechman因為「迷彩」惺惺相惜

藝術

將軍事設計融入街頭藝術 Futura與Hardy Blechman因為「迷彩」惺惺相惜

70年代初,原名為Leonard Hilton McGurr的Futura首度踏足塗鴉舞台,並以抽象塗鴉(Abstract Graffiti)的創新風格於紐約地下鐵開展了俗稱「Bombing」的塗鴉活動。人們眼中的惡作劇,殊不知後來卻發展成為一種在地、象徵街頭的藝術語言。伴隨著90年代街頭文化的引爆,Futura那糅合軍事迷彩、原子等元素的平面創作更是遍及音樂、時裝以至是玩具等不同層面,影響力無遠弗屆! 軍旅生活啟發街頭迷彩創作 70年代初因為一次塗鴉意外,Futura一度放棄街頭藝術創作,並於1974年毅然投身美國海軍,開始了一段軍旅生涯。幾年在船上漂泊的日子,讓Futura有機會隨艦隊到訪香港之外;軍事設計、尤其迷彩圖案,似乎亦成為了Futura日後在塗鴉創作上的靈感繆思。英國著名軍事設計服裝品牌Maharishi的創辦人-Hardy Blechman,就曾經在一篇名為「This Is Not A Story About The Military」的文章上,道出Futura是80年代將「Pop Camouflage」融入抽象塗鴉的佼佼者。而兩人日後更因為「迷彩」,成就出雙方合

By 鬼
飛躍道的時尚美學

時尚

飛躍道的時尚美學

西班牙Galizian Urban Project:鬆身Sweat Pants 除了一雙跑鞋,飛躍道(獻技)並不需要任何護具或指定裝束。不過作為極限運動,飛躍道跟滑板、BMX一般,亦逐漸發展出一套專屬的時尚美學。較資深的Traceurs,都流行穿Oversized的服飾,當中他們又會把運動棉褲稱為Gup Pants或Parkour Flow Pants,全因西班牙著名飛躍道團隊Galizian Urban Project的成員,都流行穿上寬鬆的Sweat Pants,每當他們做出飛躍、騰空等動作,鬆身的衣服可以營造出流動的視覺效果,提升畫面的美感。當中不少Traceurs更鍾情佩戴膠手帶(Rubber Wristband),因為不少飛躍道的活動、比賽,都會以手帶作為紀念品,如是者,這些手帶亦成為一個專業Traceurs的榮譽勳章。 英國The Motus Projects:彈性物料牛仔褲 飛躍道主張以自己的方式克服障礙,衣著風格上面,都一樣強調自由、自我的態度。部份知名飛躍道團隊甚至選擇進軍時裝行列,推出針對飛躍道訓練而設之功能服飾。如英國的The Motus Projects

By 鬼
US WWII Wooden Folding Chair 二次大戰摺櫈變時尚家具?

設計

US WWII Wooden Folding Chair 二次大戰摺櫈變時尚家具?

二次大戰期間,美軍委託了多家本土的家具生產商為前線生產摺疊木椅,相距80年,日本Pacific Furniture Service再次復刻當年的Wooden Folding Chair,將舊時代的設計重新演繹成家居時尚。 打仗仍追求典雅 戰時為應對前線所需,美國與盟軍陣營委託了American Seating Company等公司協助生產木製摺椅。當時軍方選中了由Walter Nordmark於30年代設計的夾板摺疊款式,椅子在摺起時椅背會隨結構向前收納,節省空間之餘亦成為設計一大特色。同時木椅又選用了相對奢侈的「四分切」方式切割橡木,讓製成的夾板有著整齊的橫向木紋,在戰時的緊張氛圍下仍然講究設計的優雅。 經濟復興成為公共設計 為應付龐大需求,當時軍方又委託了Acme Chair Company、Northern Furniture等多家公司協助生些摺疊木椅,原木顏色以外又分別打造過灰、橄欖綠色等版本。在戰事結束後,盟軍隨後將椅子分別轉贈予教會、圖書館等公共機構,經濟復蘇初期,部份亦轉售予共眾,於是市場上又會出現一些被重新上色的軍用摺疊椅,被當成一般家居使用點綴空間。

By 鬼
茶∙話 老去茶事

生活

茶∙話 老去茶事

飲茶文化,博大精深,隱含著廣東人的處世哲學。俗語有云「歎茶」,本身就是有種休息、享受的況味。不過飲茶的意義,不只是煩囂之中偷得浮生,一杯熱茶,更是一道溝通的橋樑,一餐茶的時間,與家人樂享天倫;或與摯友閒話家常,細味箇中的回甘,更是呷了一口人情味。因為對舊時代生活態度的思念,老去茶事協調傳統與時代的步伐,透過新派茶室中西合壁的概念空間,以一壺精品老茶,重新連繫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傳承原生の味 老去茶事剛剛在五月中旬正式試業,不過早於2020年左右,你們已經在觀塘工廈開設了一家叫「想爺爺了」的茶室,當初為甚麼會萌生出這個「茶室」的念頭?有沒有甚麼特別的含意? 我最初其實是從事咖啡相關的職業,而對於一眾愛好咖啡的人而言,大家都比較追求「精品咖啡」(SPECIALITY COFFEE,咖啡重視生產的「履歷」,從氣候、土壤以至烘培、烹煮等過程都非常講究。) 那原生的味道。相對上,我們一直以來其實都有飲「原茶」的傳統,不過年青一代似乎就較少會接觸到中國茶,甚至會認為中國茶很老套,形成了一個斷層,

By 鬼
“YUM CHA"  港人品茗文化源流

文化

“YUM CHA" 港人品茗文化源流

身為香港人,對於「飲茶」,從不陌生。須知道上茶樓飲茶,從來不單純是滿足果腹之欲,不少家庭選擇星期日跟長輩「飲早茶」,一盡孝道之餘,對於忙不開交的港人而言,一盅兩件的時光更是難得共聚天倫的QUALITY TIME;另一方面,香港人素來亦喜歡以「得閒飲茶」為說話打圓場 (撇除箇中另有回絕之意),「飲啖茶、食個飽」,一路以來就是有著一種CHILLOUT、凡事都可以在茶樓細斟慢酌的意味。 儘管時代轉變,茶樓行業日漸式微,不過「飲茶」兩個字,對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仍然是別具意義。 苦力、讀書人歇腳之處 香港人口中的茶樓,追本溯源前身實為廣州舊日的茶館以及茶居。茶館、茶居兩者都會提供點心、熱茶,不過就只會做早市及午市。最早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廣州一帶已經流行起一種名為「一厘館」、「二厘館」的茶館小店,設施簡陋,猶如古裝劇中的場景,通常只有木枱、木凳,門前架起一塊寫著「茶話」二字的木招牌,而消費群主要就是從事體力勞動的「

By 鬼
飲茶逸事

文化

飲茶逸事

茶花 香港開埠以來,社會風氣保守,至二十世紀初,大部份人仍然認為婦女不應拋頭露面,更遑論上茶樓飲茶,因此茶樓「企堂」、侍應,都以男性為主。二十年代期間,武葬仙館及嶺南等茶樓破天荒開始聘用女侍應,一度導致業界發起罷工。當時又有茶樓會給茶客送上印有「茶花」肖像的煙盒,女待應變相被外間與「石花」(石塘咀妓女) 以及「油花」(油麻地妓女) 相提並論,帶有貶義、歧視成份。然而,女待應事實上的確為茶樓帶旺生意,加上港府亦帶頭反對取締茶樓女待應,於是在往後的日子,更多茶樓、酒家都陸續聘請女員工,如戰後在灣仔開業的英京大酒家,就曾經標榜四樓的金鑾大禮堂是由酒家的「十大美人」負責招呼茶客。 茶樓×夜總會 早於二十年代,部份茶樓如武葬仙館、得名酒樓等都會在茶樓內設有「娛樂場」,主要是聘請妓女或歌姬等上台獻唱。而日治時代,部份茶樓、酒樓為求生計,唯有轉型成字花場等娛樂場所。後來於五十年代,新開張的大酒家都會附設夜總會,如尖沙咀的美麗華酒店和樂宮樓、旺角的瓊華與花都,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