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歷代Logo演變史

Apple歷代Logo演變史

Hello!
Apple──現時全球市值最高之上市企業。
這家由Steve Jobs於1976年在家中與Steve Wozniak一同創立的傳奇公司,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在經歷過無數次的跌宕起伏之後,以無比毅力結合強大的創新思維及前瞻性,逐步建構出其偉大成就和貢獻。
由Apple I開始,到Macintosh,再到後來的iMac、iPod、iPhone……多年以來相繼創造出一件又一件破舊立新,深刻影響後世的科技產品,改寫人類的生活模式。
以不一樣的方式去思考,從而改變世界。
關於它的一切,過去、現在與未來。Apple的故事,我們從Logo說起。

相信很多人也知道Apple是由兩位Steve(Steve Jobs與Steve Wozniak)共同創立。但其實,還有一位不為人知的創辦人Ronald Wayne,當時持有10%的Apple股份!雖然Ronald Wayne沒有正式參與第一台電腦Apple I 的研發工作,但印於產品說明書及廣告上的首個Apple Logo,正正是由Ronald Wayne親手用鋼筆手繪設計的。如畫般的優美構圖,一幅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的畫像,意境簡單易明,就是啟發與創意。畫像上下均有飄逸的絲帶纏繞,並寫著Apple Computer Co.的字樣(因當時還未上市,所以用Co.而不是現在的Inc.)。外框則引用了英國浪漫詩人William Wordsworth的短詩:Newton──"A Mind Forever Voyaging Through Strange Seas Of Thought—Alone",象徵Apple的製品充滿人性。但遺憾是Ronald Wayne僅僅為Apple工作了兩星期,便因經濟問題以Us$800出售了自己持有的10%股份。及後一年(1977年),Steve Jobs需要一個更直接更簡單的Logo放在Apple I上,所以便把這個設計過於複雜的標誌,換上後來街知巷聞的「六」彩蘋果了。

1977-1998 Logo靈感源自Bite與Byte

Steve Jobs愛追求簡約,並認為Logo過於複雜,會直接影響產品銷情,故他要求設計師Rob Janoff設計新Logo時,說明要一個更直接、更簡單的Logo,並且揚言「不要設計得太可愛!」。Rob Janoff最初設計了兩個版本,一個是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另一個是完整的蘋果。Steve Jobs挑選了被咬過的版本,因為他不想Logo被誤認是櫻桃,同時咬了一口的蘋果亦有其意思。相信每一位見到「蘋果」這標誌的人都不禁會問,為甚麼蘋果會被咬了一口?這就是希望喚起人們的疑問、好奇心,而且英文的「Bite」(咬)字與電腦的基本運算單位Byte(位元)同音,巧合地與當時Apple I 的宣傳口號「Byte Into An Apple」出奇地吻合,目的都是想大家嚐一口「蘋果」的滋味是怎樣。Rob Janoff同時亦給Steve Jobs展示了多款不同色版,例如彩色條紋、單色及金屬等。 Steve Jobs一眼便喜歡彩色的條紋版本,因當時Apple Ii 是第一部家用電腦可以顯示彩色影像,而且他覺得彩色條紋充滿了人性,能容易地被人接受,尤其是青少年,這樣電腦才容易賣到學校。雖然彩色的設計遭到Rob Janoff反對(因印刷成本較高),但Steve Jobs仍然堅持採用彩色蘋果,就這樣,這Logo一用便用上二十年!而事實亦證明,Steve Jobs的早著先見亦絕非一般常人所能理解。

1998-2007 極簡Logo概念

1997年Steve Jobs重返Apple後,決心重整公司,一年後更把Logo改成立體的粉藍色,但不到一年後又改為純黑,其簡潔的概念就在這個時候成形。及後更因 iMac、iBook、Power Mac及G4 Cube等皆採用透明材質外殼,為配合產品,Steve Jobs便用上透明感更強烈的透明立體Logo。

2007-2013 Apple Logo全面金屬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Apple的產品線亦全面金屬化,當你打開初期的iPhone、iPad、iMac或Macbook時,便會見到這顆金屬的蘋果,當中劃破時代的一劃,正代表著Apple的產品正在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

2013年Apple設計風格迎來重大變革,Jonathan Ive將iOS系統中的高光、陰影、暈圈等立體元素悉數拋棄,系統界面徹底扁平化。而Logo亦同樣發生了變化,立體元素被去除,呈現出簡潔純白的扁平效果,一直沿用至今。

Read more

歐洲國家盃 EURO 2024 小組賽最後階段!

歐洲國家盃 EURO 2024 小組賽最後階段!

每逢雙數年都是大賽年,2024年的體壇焦點定必包括今個夏天舉行的歐洲國家盃! 今屆歐洲國家盃由德國主辦,於2024年6月14日至7月14日期間進行,決賽周隊伍由24支增至32支,分成6組各有4支球隊,每組首次名加上4支最佳第三名將會晉級16強。現時已踏入第三圈小組賽,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小組首名熱門順利率先晉級! 小組積分 A組:德國、蘇格蘭、匈牙利、瑞士 A組三輪比賽結果塵埃落定,已於次輪搶先出線16強的主辦國德國補時階段入球逼和瑞士,攜手出線;匈牙利以1:0輕勝蘇格蘭,前者有望以最佳第3名出線,蘇格蘭則確定出局。 B組:西班牙、克羅地亞、意大利、阿爾巴尼亞 死亡B組賽事完成,西班牙上輪已篤定小組首名晉級資格,大輪換小勝驚喜不斷的阿爾巴尼亞繼續0失球之旅;意大利則戲劇性地追平克羅地亞,以小組次名驚險過關,16強將對瑞士。再度在補時階段被追和失分,僅得2分的克羅地亞爭最佳第3名出線資格機會渺茫,莫迪歷破最老入波紀錄,賽後並獲選最佳球員,奮戰到最後卻可能是大賽的最後探戈,令人婉惜。 C組:斯洛文尼亞、丹麥、塞爾維亞、英格蘭 C組最後兩場小組賽同以0入球完結。

By althea
何詩蓓與Chanel J12腕錶的水中時間軌跡

何詩蓓與Chanel J12腕錶的水中時間軌跡

2021年,何詩蓓(Siobhán Haughey)在東京奧運的100米自由式與200米自由式奪得了兩面銀牌,成為首位打入決賽的香港泳手。出生於1997年的何詩蓓,在4歲的時候已開始接觸游泳,經過不斷刻苦訓練,終在東京奧運一戰成名,及後更愈戰愈勇創下多項香港、亞洲游泳紀錄,以及成為首位香港代表的游泳世界紀錄保持者。跟何詩蓓年紀相若的Chanel J12腕錶,其誕生的故事是源於帆船運動,跟水甚有淵源,同時J12腕錶在過去20多年來不斷挑戰時計的工藝設計,與何詩蓓挑戰自我的精神不謀而合。何詩蓓成為了香港游泳女將第一人,J12腕錶則成為Chanel最具標誌性的腕錶,兩者均在不同領域上發熱發亮。 不斷挑戰 社會對女性的外表及行為仍然有種陳舊觀念,就像是女性不要太壯健,不要太活躍。對何詩蓓而言,她是一名運動員,她的工作就是訓練,盡力做到最好。年復年花了無數時間刻苦訓練,何詩蓓盡己之力游得最快,不斷挑戰自我,全力刷新更多個人紀錄。J12腕錶誕生於2000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創作出來,時任 Chanel藝術總監 Jacques Helleu花了7年時間努力打造,從繪圖到製作成完整的模型,J1

By 占咪 Jimmy Lui
誰是設計界用色女王?連歐洲國家盃都找她合作

誰是設計界用色女王?連歐洲國家盃都找她合作

應該非荷蘭設計師Sabine Marcelis莫屬吧。這位女子對色彩的敏感度極高,獲得Vitra、Fendi、Céline、Ikea、Stella McCartney多個國際品牌垂青,就連歐洲國家盃都要找她來加持。Sabine Marcelis,絕對是近年注目的設計單位。 歐洲國家盃都要找她合作 Sabine Marcelis的人氣真是無可匹敵,就連剛剛開打的歐洲國家盃她都有份參與!adidas跟UEFA邀請她為今年歐洲國家盃的官方比賽用球FUSSBALLLIEBE設計底座,以樹脂製作成紅藍黃綠4色以配合足球的用色。雖則球賽錄影未必會看到它的蹤影,但萬一有機會看到你便知道那是甚麼來頭。 高手!抗拒不了的夢幻配色 最近瑞士家具大牌Vitra與荷蘭設計師Sabine Marcelis合作,限定推出換上新色的經典名椅Panton Chair及Visiona Stool。7款色調,每款限定生產50張。丹麥設計大師Verner Panton之作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說實換色這回事經已沒甚麼新意;然而這次選色如奶黃色或吹波膠粉紅都相當夢幻,有別於過往的選搭。另一加分位是這次同步變裝的矮櫈,

By emily
Y-3×日本國家足球隊前 還有哪些漂亮的球衣?

Y-3×日本國家足球隊前 還有哪些漂亮的球衣?

Y-3×日本國家足球隊 由山本耀司所主理的Y-3近日再度染指球衣設計,為日本國家足球隊創作全新2024年主場戰衣;衫身除了印上火焰圖案,用色更以「Samurai Blue」示人,繼2018年後再次採用深藍主調。 Y-3×Real Madrid 早在今年三月份,Y-3曾為今季西甲冠軍皇家馬德里創作第四作客球衣,分別具備前者經典黑調以及紫色版本;而設計上除了印有雙方品牌標記,右肩、衫身則以常見於Yohji Yamamoto×adidas的玫瑰花圖案作點綴。 PLEASURES×AC Milan 來自美國洛杉磯的街頭品牌PLEASURES向來活躍於各大聯乘企劃;而在今年二月份,品牌更攜手意甲傳統勁旅AC Milan推出第四作客球衣,不但以黑、白兩色作主調,衫身更印上米蘭地標米蘭主教座堂圖案,加上手袖、領口設有相關圖騰細節,份屬近年相對出色的聯名球衣作品。 Patta×Barcelona 荷蘭時尚單位Patta熱衷於足球運動固然眾所週知,去年更為西甲球會巴塞隆拿設計Pre-Match球衣;尤其貫徹前者讓人意想不到的創作思維,球衣設計從人體結構中擷取靈感,以球會標誌紅、藍兩色

By T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