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全球進入數碼音樂年代的流動播放器 APPLE IPOD發展歷史回顧
如果要選最具代表性的Apple產品,喜歡音樂的你,會否為Apple聯合創始人STEVE JOBS(史蒂夫.賈伯斯)在2001年發表的流動音樂播放器iPod投下一票?未曾經歷卡式錄音帶、CD或MD年代,確實無法深切體會iPod的吸引之處;但在智能手機與音樂串流平台面世前,iPod無疑是一台最方便的流動音樂播放器,只需數個步驟便能將家中的CD實體珍藏轉成數碼檔案,再輕鬆地帶到不同地方收聽。
正如現任Apple CEO TIM COOK(提姆.庫克)在2016年的Apple Event所述:「MUSIC IS AT THE CORE OF OUR DNA, IT DEEPLY INSPIRES AND MOVES US」,iPod當年不但驅使全球音樂產業進入史無前例的營運模式,更促成日後的iPhone、iPad、Apple Watch等革命性流動裝置相繼面世,並帶領Apple由電腦業務轉型至多元化的科技企業,從最初創立的「Apple Computer Inc.」發展到今天的「Apple Inc.」。iPod至今誕生二十二年,就讓我們從這個小盒子出發,回顧Apple歷年來的音樂之旅。
IPOD的構思起點
一切從2000年開始。重返Apple的STEVE JOBS成功借助iMac挽回在電腦市場的劣勢後,接下來目標便是以iMac作為中心拓展其他業務。另一方面,素來熱愛音樂的STEVE JOBS亦有留意市場上各式MP3播放器,但結論不外乎「只能儲存十多首歌曲」、「操作介面極複雜」、「外形毫無美感」等缺點⋯⋯最終他在2000年秋季下令Apple團隊開發自家的流動音樂播放器,並鎖定在2001年10月舉行發佈會,趕及在聖誕節的銷售旺季上市。硬件部門主管JONATHAN RUBINSTEIN最先解決儲存空間的難題,並從日本TOSHIBA覓得體積只有1.8吋和5GB容量的迷你硬碟,不但確保播放器的輕巧程度,更重要是可載入多達一千首數碼音樂的檔案,方便用家將電腦整個收藏庫帶到任何收聽。至於如何在十分鐘內把一千首歌曲輸入至播放器,Apple從不擔心,因為公司早有傳輸速度驚人的FireWire連接埠技術。
追求完美無瑕的產品設計
此時,Apple大部份員工正忙於iMac事務,加上時間緊迫,開發團隊不得不從行內招攬人手,亦與現有的MP3播放器廠商合作為新產品定下基礎,當中MP3晶片來自PORTALPLAYER,PIXO則負責操作系統。開發期間,STEVE JOBS對播放器的操控有極高要求,必需三個動作內便找到想聽的歌曲或使用某種功能,最後負責產品營銷的PHIL SCHILLER提出在機身加入機械滾輪,用家只需用拇指轉動,便可以迅速瀏覽數百首歌曲或不同專輯,這項專利正是日後發展成人所共知的「Click Wheel」。當然這樣東拼西湊的做法,又豈能滿足STEVE JOBS嚴謹的審美觀?塑造播放器外觀的任務,便落在設計師JONATHAN IVE(JONY IVE)身上。經過數十款原型的嘗試,設計團隊最後將播放器濃縮成只有手掌般大的小盒子,純白面板與亮面不鏽鋼背殼無縫連接著,優雅、純淨、安靜之中,亦具備同類產品欠缺的文化重量,令人愛不釋手!JONY IVE也按照STEVE JOBS的要求,機身不設突兀的開關鍵,不用時自動進入休眠模式,觸碰任何按鍵後又會馬上啟動。
最後一代iPod touch停產 IPod時代正式落幕
播放器生於數碼音樂盜版猖獗的年代,重視知識產權的STEVE JOBS決定限制只能單向把電腦內的歌曲載入播放器,但無法從播放器提取任何檔案;雖然仍無法阻止用家非法下載的行為,但至少阻止新產品不會淪為複製機器,將盜版音樂轉至其他用家。2001年10月23日,這個被定名「iPod」的播放器終於面世,縱使$399美金的定價遠超於同類產品,亦只支援Macintosh系統,但無阻它成為果迷用家必備的潮流玩意。往後十多年裡,Apple因應不同用家需要和市場策略,相繼開發iPod mini、iPod nano、iPod shuffle、iPod classic及iPod touch等型號,令系列在2007年成為Apple主要的營利來源之一。隨著智能手機及音樂串流平台逐漸取替成為主流的聽歌用具,Apple也逐步讓iPod退下火線,先在2014年9月安排iPod classic悄然下架,iPod nano及iPod shuffle也相繼停產;2022年最後一代iPod touch宣告停產,iPod系列正式完成它的歷史任務。
關於IPOD的兩三事
iPod設計靈感來源
JONY IVE一直視百靈牌(BRAUN)的首席設計師DIETER RAMS為學習對象,所以經他負責的Apple產品也遵從簡約設計法則。百靈牌袋裝收音機T3可算是iPod的創作原點之一,同樣具備直長機身與圓形操作盤。另一說法指出,PHIL SCHILLER當年也受到BANG & OLUFSEN(B&O)的無線電話BEOCOM 600所啟發,因為機身同樣設有一個快速瀏覽功能的導航轉輪。
令後世相繼模仿的APPLE發佈會
在2001年的Apple發佈會上,STEVE JOBS是從牛仔褲的口袋取出新產品和展示給觀眾,而這種演講手法不但較以往掀開蓋布更新鮮更驚喜,也能反映真實的使用情況及擊中用家的購買意慾,日後更吸引其他演講者相繼模仿。
IPHONE的前身?
根據STEVE JOBS的官方自傳記述,Apple最初考慮以iPod作為基礎開發智能手機iPhone,並打算加上Click wheel操控各種功能,一款最為近似的產品便是俗稱iPhone零號機的ROKR E1;當然,iPhone最後採用了當時比其他同類產品先進五年的螢幕多點觸控(MULTI-TOUCH)技術,但STEVE JOBS在發佈會上不忘拿出概念圖來開玩笑。
APPLE與U2的合作計劃
殿堂級樂隊U2與Apple的合作始於2004年,當時受到非法下載的影響和銳意重塑樂隊的形象,主音BONO於是向STEVE JOBS建議,以無酬提供音樂和全員拍攝iPod廣告作為條件,以換取Apple協助宣傳新專輯《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和生產U2專屬版本iPod,並從每部特別版的銷售中獲得版稅。這次合作意義重大,其一是Apple首次推出黑色iPod,也是首次動用明星拍攝iPod廣告。U2也因此打入年青人市場,往後經常為Apple活動助陣。另一方面,STEVE JOBS亦嚮應BONO在2006年發起的(PRODUCT)RED慈善計劃,推出Apple自家的紅色限量產品。除了U2以外,Apple亦曾與不同音樂名人合作。
編輯/Ray.P